模具設計須知的注意事項
模具的成型需求規劃、加工、制造等一系列流程,在這個進程中會呈現大大小小的疑問,這篇文章就模具規劃中常呈現的疑問做了一個詳細的闡明,在規劃時可將此作為參閱。
一、圖框的有關填寫規則:
1. 組立圖中有必要注明塑膠原料、模穴數、制品稱號、客戶料號、流水號、客戶版本號.
2. 出圖時有必要按圖面份額來打印.
3. BOM表有必要要嚴格仔細填寫.
4. 設變時需求(版次、日期、原尺度、加工辦法、思考何種辦法最好)
二、制作組立圖的有關事項
1. 查閱<模具履行單>,斷定該套模具對模穴、塑膠資料、縮水、模具零件資料進膠及分模線的需求等.
2. 2D與3D人員查看客戶制品中存在的疑問,包括肉厚不均(是不是順滑過度,側壁不均等狀況)影響開模之圓角等,無法脫倒勾或即便能脫但影響模具強度等狀況,并將此類及時反應至上級主管并敏捷與客戶交流.準確的解決此類疑問.
3. 制作組立圖、制品放縮水、鏡像并將其放入相應視圖(此過中要查看制品放置是正確很重要)依據狀況挑選模仁及模具外形尺度,去掉公母模面上不必要的制品外線。
三、模具規劃要素
1.模具構造: 通?;瑝K、母?;瑝K、母模爆破式滑塊。
A:滑塊:公模地道式滑塊、內滑塊、二段式滑塊、油壓缺滑塊、壓板方式、整體式;
B:斜梢:半截式、斜梢座方式、母模斜梢;
C:強行脫模
2.澆注體系:斷定進膠型式、進膠方位、剖析填充狀況、聯系線及氣泡產生的狀況、冷料會遇到的艱難、壓力丟失等。
3. 冷卻體系:要注意模具溫度的均衡冷卻,操控變形和縮水等狀況的發作。
4. 排氣體系:排氣體系較深的肋或最終填充的當地應割入子,必要時在入子上加扁梢或做排氣槽,在組立圖上繪出排氣槽或入子等。
5. 頂出體系:頂出力量要平衡,防止頂白變形等。
四、怎么防止過錯及查看圖面關鍵
1. 仔細仔細全部思考疑問;
2. 作業時要明白相關部位的合作狀況;
3. 規劃進程中全部思考模具構造在加工、鉗工組立、成型、脫模等狀況;
4. 作業完成時應作體系全部之查看;
5. 各合作尺度的對方查看(特別是擦破面等) ;
6. 3D設變中應明白設變部位,2D作全部查看(主要是干與狀況及加工便利思考) ;
7. 對於旋轉,鏡像之圖面作仔細查看。
五、模具規劃的細節事項
1.通常平板制品不宜中間進膠﹐以防曲折變形。
2.一仍般狀況下STP在RP正下方。
3.當模座較大時﹐STP的距離為150–200mm。
4.鎖上下頂出板的螺絲距離為150–200mm。
5.當有頂針在滑塊下方或斜梢有靠破時﹐上下頂出板要裝有強行回位組織。
6.制品拔模斜度以減膠為基準。
7.規劃水路時﹐盡量不要采用水管直接接入模仁﹐而改用模進水管用ORING聯接模仁。
8.SP盡量將其直徑取大并安置在制品的正投影面積下方。
9.冷卻水路三原則﹕A.疾速冷卻﹐B.均勻模溫﹐C.加工便利。 10.斜梢距模具中間應取整。
11.KO孔隨注口襯套的偏疼而偏疼﹐且注口襯套的最大傾斜視點不得大于15°。
12.關于二片半模﹐上固定板與母模板之間的分模行程要用組織加以操控﹐LP在公模板上必需求有注導襯套﹐通常還需求有LK開閉器。
13.處置內側倒鉤的辦法通??捎眯鄙药o內側滑塊﹐剝脫板(頂出中板)﹐頂出梢應盡量防止在滑塊底下﹐防止發作碰撞或干與。
14.通常模仁超出制品概括20–30mm,且距模具中間應取整,模板距模仁邊框20–30mm,若有滑塊應考盧將模板加大﹐特別注意防止和回位梢干與。
15.支撐柱(SP)的擺放與腳墊距離應量堅持持平﹐使其模具堅持平衡。